景觀設計必掌握的數據,你知道嗎?
來源:互聯網 瀏覽:30次 【發布時間:2017-04-12】
一、消防1.消防車道寬度不應小於4m。轉彎半徑不應小於9~10m,重型消防車不應小於12m,穿過建築物門洞時其淨高不應小於4m,供消防車操作的場地坡度不宜大於3%。
2.高層建築的周圍應設有環形消防車道。當設環形消防車道困難時,可沿高層建築倆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。
3.消防車道距高層建築外牆宜大於5m,消防車道上空4m範圍內不應有障礙物。
4.小區內盡端式道路不宜大於120m,應設置不小於12m*12m消防回車場。(考慮到車行方便,及效果一般盡端路超過35m,設回車場)。回車場模式見下圖(m)。
5.盡端式消防車道應設回車道或回車場。多層建築群回車場麵積不應小於12m*12m,高層建築回車場麵積不宜小於15m*15m,供大型消防車的回車場不宜小於18m*18m。
二、車道
在地形坡度較大的個別困難地段,道路縱坡極限值不宜大於11%,其坡長不大於80m,路麵應由防滑措施。
三、道路寬度
1.居住區級道路:紅線寬度不宜小於20m。
2.小區級道路:路麵寬6.0~9.0m;建築控製線之間的寬度,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4m;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;
3. 組團路:路麵寬3m-5m;建築控製線之間的寬度,需敷設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10m;無供熱管線的不宜小於8m;
5.雙車道:W=6.0~9.0m(場地主幹道雙車道寬度,小型車雙車道最小寬6米,大型車雙車道最小寬7米)
6.單車道: W=3.5~4m;(車道兼具回車通道作用,應按照停車場標準設計車道寬度)
9.0m:車長6-9米的一般二軸載重汽車、中型車。
12.0m:車長10米以上的的鉸接車、大型貨車、大型客
五、人行道
1.人行道寬:不小於1m,並按照0.5的倍級遞增。
2.路牙要求:車行與人行道之間路牙地麵高度在100~200之間;人行與草坪之間宜0~120。
六、停車場
1.居住區內地麵停車用地麵積以小型車計算,停車場宜設置在行車方便、距建築外牆麵約6m,盡量不影響居民生活寧靜和不影響環境地段。
2.機動車停車場用地麵積按照當量小汽車位數計算。停車場用地麵積每隔停車位為25~30㎡,停車位尺寸以2.5m*5.0m劃分(地麵劃分尺寸)。
3.停車場最小坡度0.3%,與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縱坡為1%,與通道垂直方向為3%。
5.居住區內地麵停車率(居住區內居民汽車的停車位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)不宜超過10%;
6.居民停車場、庫的布置應方便居民使用,服務半徑不宜大於150m;
8. 自行車停放每個車位按1.5~1.8㎡,摩托車每隔車位為2.5~2.7㎡。
七、綠化覆土
1.地下設施覆土綠化構造層包括防水層、隔根層、排水層、過濾層、栽植土壤層、植被層。
2.如挖槽原土基本為自然土質(濕容重約為1600~1800kg/m3),可回填實施綠化。回填厚度300cm,最低不小於150cm。不應回填渣土、建築垃圾土和有汙染的土壤。
3.如地下設施覆土厚度僅為150cm,為防止部分植物根係穿透防水層,需在防水層上麵鋪設隔根層。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、PVC卷材等多種材料,如用PVC卷材,厚度1~2mm,搭接寬度6cm。如地下設施邊緣有側牆,則應向側牆麵上翻25~35cm,排(蓄)水設施必須鋪設在隔根層的上麵。
4. 為了防止栽植土壤經衝刷後細小顆粒隨水流失,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養料流失,並堵塞排水係統。應在排(蓄)水層上麵鋪設過濾層,並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根係穿透性。可用級配砂石、細沙、土工織物等多種材料。如用雙層土工織物材料,搭接寬度必須達到15~20cm,覆土時使用器械應注意不損壞土工織物。
5.地下設施覆土綠化植物根係生長適宜的覆土厚度一覽表